随着社会的发展,“帮信罪”案件数量激增,已成为第三大适用罪名。“帮信罪”的情形多种多样,诸如出租、出售个人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给他人使用获取利益,这些行为很可能会涉嫌帮信罪。

5月25日,巩义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一起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邀请郑州商学院的50名师生旁听庭审,让师生感受办案过程,加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基本案情:


(资料图片)

2022年9月,王某在明知银行卡可能用于网络违法犯罪,仍将名下一张邮政储蓄银行卡交给他人用于转账,获利8115元,经查证,涉案银行卡入账总流水210余万元,2022年10月,王某在投案自首过程中被公安机关抓获。

庭前,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张昭卿与学生们进行互动交流,现场以案释法向学生们讲解什么是“帮信罪”,提醒学生们要从自身做起,不能贪图蝇头小利,出卖出借自己的银行卡或者个人账号,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下午3点30分,随着审判长手中的法槌敲响,庭审正式开始。学生们开始认真观摩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及被告人最后陈述等庭审环节,最终审判长当庭宣判,判处王某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庭审过后,同学们跟随司法警察参观了法院羁押室,“零距离”感受法院刑事审判的庄重与威严。

究竟什么是“帮信罪”?

一旦触犯将面临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如何有效预防?

跟着小编一起学起来吧。

什么是“帮信”罪?

2015年11月1日,刑法修正案(九)正式实施,增设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的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根据刑法规定,该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官提醒

1、买卖、出借、出租银行卡、电话卡、个人身份信息等,都有可能为他人实施电信诈骗、洗钱等犯罪行为提供便利,成为犯罪团伙的帮凶,不但会影响个人征信,还会涉嫌犯罪。

2、如果发现周边有收卡、卖卡等不法行为,请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

3、希望广大群众时刻保持警惕意识,增强法律意识,保护好个人隐私,不要被所谓的“高价收卡”冲昏头脑,切勿被蝇头小利迷惑双眼。

著作权所有:巩义市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巩义市人民法院

作者:杨晓芳、张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