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0日讯 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海岸线上岬弯相连,长达500多公里,作为我国北方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和最集中的渔民居住地,荣成有着许多渔家风俗习惯。渔民节,就是当地渔民最为重视的一项民俗活动,它是中国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谷雨收寒,海波飘渺。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气温回升加快,在泰祥•2023荣成滨海马拉松到来之际,荣成当地渔民百姓迎来传统民俗祭祀仪式“渔民节”。
在荣成,渔民节又名“渔民开洋、谢洋节”,由于荣成市所处的独特海洋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每到谷雨这一天,深海的鱼虾便遵循季节洄游的规律纷纷涌至院夼村南的黄海近海水域,休息了一冬的渔民在举行过渔民节后开始整网出海,一年一度的海上生产正式开始。 在每年谷雨时期,当地渔民为祈求平安、预祝丰收,出海之前都会举行隆重而盛大的仪式,故逐步形成了固定时间、固定形式的祭祀仪式,创作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三渔文化”民俗活动:渔家锣鼓、渔家秧歌和渔民号子。2008年,“渔民开洋、谢洋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出东隅 渔歌悠悠盼丰收
(相关资料图)
4月19日至22日,成山头景区、院夼村、好当家天海湾海洋牧场、桑沟湾海洋牧场均会开展盛大的祭海仪式和精彩的民俗展演活动。这几处地区是荣成渔民的主要聚居区,也是荣成特色民居建筑海草房的聚集区,是荣成市渔家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区。
2023中国•荣成海洋民俗文化月暨渔民节开幕式
隆重的祭海仪式与特色民俗活动展演,表达了靠海吃海的渔民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22日上午,活动现场非遗展演区,将展出剪纸、面塑、花饽饽、布艺、豆面灯等40余项非遗作品,为学习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地点:成山头景区
2023年院夼“渔民开洋·谢洋节”
作为荣成开洋、谢洋节的重要传承地,这里的民俗活动展演充满浓浓胶东渔家风情,祭海巡演生动再现当年谷雨节祭祀场景,展现荣成传统渔家文化的独特魅力。节日期间,院夼村及龙王庙可免费参观。
地点:人和镇院夼村院夼广场、院夼非遗传习所(龙王庙)
好当家首届海参文化节暨2023年春季海参开捕活动
活动现场将举行祭祀海神仪式及渔家锣鼓、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渔船出海了,开捕春参的壮观场面令人震撼。
地点:虎山镇好当家天海湾海洋牧场
桑沟湾祭海仪式
这里不仅有隆重的祭海仪式,还有渔家锣鼓、渔家号子等特色民俗活动演出。活动当天,出海游享受门票半价49元优惠(原价98元)。
地点:桑沟湾海洋牧场码头
历史悠久 文化民俗新传承
荣成渔民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荣成渔民为了祈求海神保佑他们的海上生涯一帆风顺,鱼虾满仓,便在每年出海前一天,举行祭海、祭船、祭海神娘娘、犒劳渔民的活动,一来祈祷平安丰收,二来团结渔民。
如今,在政府的组织下,荣成渔民节活动更为讲究,除了传统的祭祀大典,即彩游队巡游、祭团献五果、焚香火、颂祭文、敬美酒、拜龙王、供祭品外,还增加了非遗展示、民俗展演、文艺演出、文创售卖、美食品尝、文化交流等环节,并以渔民节为主题推出一批原创文艺作品,宣扬渔家文化与渔民精神,通过艺术手段提升“渔民开洋、谢洋节”文化档次,增强其参与性、观赏性,使之成为集历史、文化、娱乐、观赏、体验等为一体的大型民俗节日。
政府牵头 “三渔文化”新符号
如今,“三渔文化”已成为荣成重要的文化符号,荣成也被授予“中国渔民文化之乡”称号。以“三渔文化”为代表的荣成海洋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海洋文化(荣成)生态保护实验区列入省级立项保护,代表山东省冲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08年,“渔民开洋、谢洋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成渔民节是荣成人民传承了千年的地方民俗文化,已烙印在荣成人的生活观念之中,是荣成人不畏艰难、凝聚力量的精神支柱,是中华儿女团结奋进、战胜惊涛骇浪的信心信仰。如今,在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倡导下,荣成渔民节风光更胜,它承载着荣成人民对大海的深情和敬畏,必将世代相传,千载流芳。
闪电新闻记者了解到,本次渔民节将呈现荣成有史以来最为盛大的祭海盛典,同时,还将借助本次渔民节,举办中国·荣成海洋民俗文化座谈会及山东省非遗和旅游融合培训班,诚邀全国专家学者围绕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大力推动海洋文化繁荣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共同探讨民俗类非遗与文旅融合的路径与方式以及中国海洋文化发展相关内容,达到传播海洋文化、提升全面文化传承意识、扩大荣成海洋文化知名度、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闪电新闻记者 郝爱印 周超 实习记者 杨晓雯 报道